〖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2:40

(转贴)为何中国照相机业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衰败?

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的中国照相机行业并一直成为中国制造的骄傲之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更是出现了“海鸥”和“凤凰”两大国产照相机的佼佼者,而中国照相机行业也进入黄金期。而同为相机行业附属的胶卷行业,乐凯胶卷也从这时候脱颖而出,乐凯胶卷的广告和产品也曾红遍大[url=http://data.tiexue.net/auto/jiangnan6800/]江南[/url]北。从这时候起,中国相机的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相机胶卷这一原来专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开始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但80年代之后,中国相机行业和胶卷行业就突然像是遭到重击一般,迅速衰落。截止到96年,国内就有36家相机厂商关停或者转为合资,而剩下的海鸥和凤凰两家曾经霸主,也走向了没落。虽然说[url=http://data.tiexue.net/geo/riben4427/]日本[/url]数码相机的冲击令传统胶片相机业衰落,但像[url=http://data.tiexue.net/geo/deguo4377/]德国[/url]莱卡等公司则凭借着自己的光学机械优势,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成功冲上了高端相机之列。
个人所知的乐凯胶卷,曾经在90年代凭借研发实力成功的将自己与柯达的差距从40年缩短到8年,1996年,乐凯胶片公司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彩色电影胶片、航空航天胶片的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0.2%、89.7%、86%与100%,市场占有率达到23.67%。但仅仅一年后,乐凯就被柯达攻陷,从此之后乐凯再与市场霸主无缘。
[color=#fcfccc][ 转自铁血社区 [url]http://bbs.tiexue.net/[/url] ][/color]

作为中国制造曾经的辉煌象征,为何中国相机业和胶卷行业会在中国由计划转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彻底衰败,[url=http://bbs.tiexue.net/gbbs17-0-1.html]国货[/url]为何就如此不堪一击?

自由鸟 发表于 2010-10-15 12:58

国家没有保护这个行业,企业也没有竞争以及危机意识,在迅猛的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就被小日本的品牌吞噬了。可悲啊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04

(海鸥单反系列的鼻祖——“海鸥DF”) “海鸥DF型”(DF即单反的拼音首字母)照相机58毫米六片四组的双高斯结构加膜镜头,有七档光圈可供调节,最小光圈为F16,调焦范围由0.6米至无限远,采用四轴式布帘幕横向机械快门,快门速度为1--1/1000秒、B门,设有X闪光同步档(约1/45秒)、反光镜锁和瞬时复位反光镜,可在翻拍或特殊摄影时减缓机身震动;另装有延时约10秒的机械自拍装置。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在北京清河镇召开全国照相机生产专业会议,会上传达了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关于要开发高档相机生产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指示。会议对开发研制照相机生产专用设备制定了方案。这一会议的结束,标志着中国照相机工业发展的徘徊期开始进入倒计时。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07

我国的照相机工业在经历了十年的徘徊后,没有跟随文化大革命的脚步,而是自己在七十年代前半期,由慢而快地开始了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又再依次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七十年代末,随着邓老人家的指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中国的照相机产品也开始进入了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我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到达了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了衰败的端倪。     1970年,由上海、南京等五个对口厂内迁组建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将“上海205”改版生产,命名为“海鸥205”。“海鸥205”镜头的光学素质相当优异,因此随后江西光学仪器厂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版设计,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为了真正设立自己的品牌,与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区别开,到1983年,经过与苏州白洋照相机厂协商,江西光学仪器厂取得并正式开始启用“凤凰”商标。(中国照相机仍在飞的第二只鸟开始起飞了"-")“凤凰”的第一代也就是“凤凰205”,至今,“凤凰”系列仍为国内不少消费者称赞,比如“凤凰205E”。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11

“珠江S-201型”速度范围1-1/1000秒、B门,采用机械帘幕横走焦平快门,有自拍装置。机身为金属,上下盖用黄铜打造,坚固结实。初期产品配有58mm f/2六片四组镀膜标准镜头,35mm f/3.5六片六组广角镜头,以及105mm f/2.5五片四组中焦镜头。因为有专门为其生产镜头的配套产商,在后期其丰富的镜头配置不仅风靡全国,甚至在国外也有不小的影响力。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仪器仪表局扩大成立为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为向建国30年献礼,组织上海,杭州,武汉,常州,苏州,哈尔滨,江西,郑州,长春,贵阳登第照相机生产厂和照相机部件生产厂的科技人员,成立照相机联合设计组,参照国外七十年初,中期的先进照相机,设计开发我国新一代照相机产品。     这项工作直至1981年结束,先后设计并试制成五个类型近十总型号的产品,形成了我国照相机更新划带的产品系列。具体是:⒈参照日本“柯尼卡C35-FD”,“佳能QL-17”设计的“JG301型”35mm电测光自动光圈照相机;⒉参照西德“奥普蒂玛535”设计的“JG302型”35mm照相机;⒊参照日本“潘太克斯ME”和“启能CM-4”设计的“JG303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⒋参照日本“柯尼卡”、“理光”、“富士卡”、“美能达”、“娜凯”等厂生产的内藏闪光机设计的三个类型的“JG304型”35mm程序快门照相机;⒌参照“启能FS”设计的“JG305型”照相机。除“JG301”是在当年开发外,另外4种照相机均是在1979年后先后设计开发。
“珠江S-201型”照相机是国产135DF机中唯一可以更换俯视取景器的照相机,内地照相机行业及年长的摄影爱好者,对“珠江”品牌的知名度是很高的,这缘于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135单反相机中,这是能够大批生产的相机。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14

[b]凤凰JG301型照相机[/b]     “凤凰JG301”是一款迎接国庆30周年纪念机型,JG也就是“建国”的拼音首字母。“凤凰JG-301”从1978年开始试制,样机曾寄到联邦德国弗托—奎勒(FOTO-QULLE)公司测试过,结论是凤凰JG-301无论性能和外观都达到了当时的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凤凰JG-301还在1980年西德科隆举办的第16届世界摄影视听器材博览会上亮相,引起关注,此年便开始接受来自新加坡的订单。     应该说,凤凰JG-301是继我国第一代螺口镜头接口仿莱卡的上海58-1 / 58-2 、第二代卡口镜头接口的仿莱卡红旗-20之后,自动曝光时代平视取景、旁轴测距135相机的代表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凤凰JG301”采用轻型高强度航空铝合金打造相机机身,上、下盖也用铜材制造,加工工艺比国产同类机型精细,相机尺寸为112×71×61mm,重量只有410克。由于凤凰JG-301这些优秀特点,获得了1987年同类产品全国评比一等奖。     
[align=center](凤凰JG-301)    [/align]   凤凰JG301采用了当时国际上流行的“针踏式电眼”快门优先、光圈自动自动曝光方式实现自动曝光,曝光范围达到EV4.7-EV17(ISO100)。在快门上采用日本进口的COPAL镜间机械中心快门,实现了最高1/500秒的快门速度,此外,还采用了凤凰38mmf/1.8大口径、高性能6片4组双高斯光学结构的镀膜镜头,分辨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一级镜头标准。     世异时移,转眼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个年代里,我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攀登上了事业的顶峰,进入黄金时代。1980年8月,建国以来第一次大行业的全国照相机械产品质量评比开始。参加的单位有仪表系统的32个生产厂和2个研究所,五机系统的6个生产厂。     评比按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心快门照相机和照相器材三个专业组分别进行,于11月中旬在杭州结束,江西光学仪器总厂,四川光学公司,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和天津照相机厂的代表再总结发奖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发言。此次评比大大促进了我国照相机工业企业的研发能力,更进一步体现了当时照相机工业的不分你我、团结互助的凝聚力。     1980年10月,国家仪表总局组织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和部分照相机械生产厂,参加在西德科隆市举办的“第16届国际摄影器材博览会(FOTOKINA)”,这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性摄影器材的展览活动,引起国外人士重视。不少国家开始大量向我国照相机企业发送了定单,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照相机工业发展的春天。     1981年8月,青岛复印机厂并入青岛照相机厂,成立青岛照相机总厂,在“青岛SF-2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向市场推出后,青岛照相机总厂开始了向西德引进阿克发公司开发的“奥普蒂玛2746型”35毫米内藏闪光电子程序快门照相机的谈判进程,到1985年5月所有程序完成,我国照相机工业鼎盛时期代表作之一的“青岛6型”(即“奥普蒂玛2746型”)照相机开始向市场发售。

想亿下 发表于 2010-10-15 13:14

说通俗点就是科技生产力不足呗。安于现状咯。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17

[b]青岛6型照相机[/b]     “青岛6型”是我国照相机产业鼎盛时期的优秀产品,早期的青岛6型采用了爱克法奥普蒂玛Solitar镜头组件,光学结构为4片4组,全部镀膜;其中前片和后片透镜采用了高质量的澜系光学玻璃,镜头中央分辨率在32-36线对/mm,接近或达到了国家一级镜头分辨率要求标准(国家标准GB9917-88规定此类镜头的中心分辨率应不低于36线对/mm);快门采用了爱克发Optima 2746电子程序快门。     
[align=center](青岛6型正面)     [/align]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青岛6型国产化的浪潮中,该机的镜头、控制电路也成功地进行了国产化。青岛6型上市后,市场好评不断,并获得了1987年全国照相机械产品评比一等奖、1998年首届全国照相机民意评选金奖。值得一提的是,早期青岛6型机背上印有英文“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MADE IN PORTUGAL(葡萄牙制造)”并非相机在德国和葡萄牙制造,而是只是该机后背部件是从德国和葡萄牙进口的。     1984年10月,全国照相机总产量首次逾越百万架大关,达到126.72万架,比上年增长34.23%,但同年商业部从日本购进中、高档次照相机20万架,国外照相机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大市场上。到了1985年,国内的120照相机开始停产,曾为繁荣中国摄影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120型照相机的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宣告结束。     1985年底,由于产量过大、存货过多,还有国外相机的进入等等原因,国产120相机出现了严重滞销,这是对我国照相机工业的一次重大打击,他们开始惊奇地发现,国产相机不再是国内消费者的拥护者了,一览众山小的地位开始出现了摇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照相机产商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动摇,专利、权位等更多的因素导致了原来紧紧拥抱在一起的中国照相机工业成员慢慢地开始了分化。就像一块坚固的岩石,裂缝一出现,粉身碎骨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20

[b]陨落:1989年-今[/b]    “成也开放,败也开放”,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庞大的照相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外优质相机进入,在进口相机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照相机厂家已经抵挡不住了。而事实上,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也使人们对相机的档次、款式、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继续发展工艺陈旧的产品已经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国内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了融资和技术引进工作,這一时期,直接引进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大量替换国内原有产品,但主要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尤其以傻瓜相机发展得最快,但是以我们自己品牌命名的过硬产品在这一时期没有再次出现,我国照相机工业成员间的裂缝越来越大,原来由37个兄弟凝结成的中国照相机工业体系逐步地土崩瓦解了。     
[align=center](在新东西面前,无法改造的旧东西,只有土崩瓦解的命运) [/align]    进入九十年代,国外主要相机生产厂家基本上完成了照相机由工艺化向功能化的转变过程,相机自身的使用功能不断提升,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照相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相机产品的发展同国外相机生产厂的产品差距越拉越大,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内照相机生产从融资和技术引进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方式,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等等。     此外,日本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在这些企业和前面所提因素的影响下,37家国有大中型照相机生产企业就这样转产的转产、破产的破产、合并的合并,我国原有的国内照相机工业体系基本解体。     至今,国内老牌相机生产厂仅存江西凤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即原来的江西光学仪器厂)和上海海鸥照相机公司(即海鸥照相机厂、上海照相机二厂等公司的联合企业)。其中凤凰公司的产品后来居上,在产品品种和质量方面一跃成为国产相机中的佼佼者。比如,这一时期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凤凰”牌135单反相机产品就有:1993年的DC838、1994年的DC818、1997年的DC828及858和1998年的DC500、700、900等等。此外,1997年“凤凰HP”普及系列在市场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26

[b]凤凰特殊相机系列[/b]     由于传统相机市场的逐步委琐,凤凰已经逐步地减少了传统相机的生产,但是为纪念一些特殊的日子,凤凰生产出了一些限量版的特殊纪念机型,这也算是对我国传统照相机工业的一种缅怀吧。凤凰特殊相机系列是把原有相机进行限量版生产,如JG50就只有500台的产量,在配置上与相同款式205照相机一样。(不过有人拿这些相机来照相吗?)

[align=center](作为建国50周年献礼的“凤凰JG50”)     [/align]    (特殊的意义只有凤凰自己心知肚明了)     而海鸥照相机公司也逐步地走出了自己的新路子,把原有的国内著名品牌产品“海鸥DF”家族不断扩大,单反系列不断得到充实,同时加强了对新兴数码技术的研究,在1998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码相机——“海鸥DC-33”,虽然总体指标仅仅达到国外几年前的水平但它毕竟是中国第一台自己生产的数码相机,使中国在数码相机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与国外数码相机领域的起步仅相差十来年。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28

[i=s]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10-10-15 13:29 编辑 [/i]

“海鸥DC-33”有效象素30万,具有最高640×480分辨率和24位色(即16777216色)的色彩还原能力,采用2MSD卡存储,通过串行线与电脑连接传输照片。(今天要是用这个配置的话,汗~~~)     进入21世纪,我国照相机工业两只鸟仍在飞,而更多的非相机生产企业也开始转战相机这一阵地,不过它们的目标已经不是传统光学相机,而是更时尚化的数码相机,我国照相机工业面临的又是一个新的时代——数码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国的照相机品牌一起步就处在了一团迷雾之中,我国的新兴数码相机工业也没有再次地出现前辈们的合纵联合、资源共享,而是各自为战,茫然地努力寻求着突破,这条路不知最后又会走向何方。     [b][结束语][/b]     光阴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传统照相机工业的一生就这么一溜烟儿地过去了,有失败、有成功、有辉煌、有落寂……如果人的一生能有这种发展,那自然也已无憾了,但对于一个泱泱大国的工业来说,真的是包含了太多的遗憾。我不愿意相信,曾经如此辉煌的我们的国产相机产业就会这么默默无闻地沉寂下去,其实,我们不缺少与外国品牌拼一拼的实力,我们也不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说到底,我们缺失的是商业时代对同行的一种信任。难道以前曾有的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在今天就会完全地被商业机密、商业竞争所代替?为了我国自己品牌的设立,我们相机产业的重新崛起,我们就不能暂时地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呵呵,问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这个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想想就能解决的了,我们能给国内产商的唯一东西就是我们对它们能够再度创造辉煌的信心(哪怕时间再长),而这,应该就是会给它们指引出一条道路的那一丝光亮。     凤凰卵在火焰中破裂,凤凰就会破壳重生。如今我国的照相机工业这只已经回归入卵,但何时,它能够再次破壳而出,一飞冲天呢?[ur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5-08/26/content_4662960_8.htm]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5-08/26/content_4662960_8.htm[/url]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10-10-15 13:32

高级“红旗”“东风”成藏家追逐珍品(组图)2008-07-14 15:28:00 来源: [url=http://www.news365.com.cn/]新民晚报[/url](上海)

[table][tr][td][img=441,250]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D/D4/D4A69C223A94CC2BE2C76D8B18060187.jpg[/img][/td][/tr][tr][td][/td][/tr][/table][table][tr][td][img=340,250]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9/9A/9A0EC4AF60AAEC07C4086AD39B25F473.jpg[/img][/td][/tr][tr][td][/td][/tr][/table][table][tr][td][img=250,250]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1/21213F129242449AE6B0D4C5A768FD71.jpg[/img][/td][/tr][tr][td][/td][/tr][/table][table][tr][td][img=397,250]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C/CB/CB199B345CE335803D4FEFFD2B780747.jpg[/img][/td][/tr][tr][td][/td][/tr][/table][table][tr][td][img=242,250]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7/7C/7C060D60C697C10C3F94B15324AF4925.jpg[/img][/td][/tr][tr][td][/td][/tr][/table]周铭鲁祖忠人摄影报道

  一个以“回眸国产相机辉煌、品味相机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照相机展览近日在新光摄影器材城长宁店内的新光照相机博物馆举办。

  百余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上海生产的国产相机,吸引了众多相机爱好者。它们从“标准镜箱”“万林牌”“仙乐方镜箱”,到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由上海照相机厂生产的“上海牌58-1”“上海牌58-2”……其中以“海鸥”命名的各款照相机,当年年产量曾高达千万台。最引人注目的沪产“红旗”“东风”两套完整的高级照相机,因产量仅百余台,现已成为全球相机收藏家追逐寻觅的珍品。

想亿下 发表于 2010-10-15 13:32

相机单反的技术,海鸥、凤凰都是不差的。就是不能和电子科技挂钩,挂不上钩就慢慢淘汰了。。。。

一一 发表于 2010-10-15 15:12

我把标题看成了—————为何中国照旧机失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衰败?

vastwind 发表于 2010-10-15 15:46

[i=s] 本帖最后由 vastwind 于 2010-10-15 15:51 编辑 [/i]

海鸥DF,海鸥205,凤凰205,我都玩儿过。现在家里还有一台凤凰DC700,和一台海鸥DF-1,一台海鸥4B120,一台东方牌旁轴相机。不过平时用尼康D80S了。哈哈

MyDec. 发表于 2010-10-17 13:05

[quote]海鸥DF,海鸥205,凤凰205,我都玩儿过。现在家里还有一台凤凰DC700,和一台海鸥DF-1,一台海鸥4B120,一台东方牌旁轴相机。不过平时用尼康D80S了。哈哈
[size=2][color=#999999]vastwind 发表于 2010-10-15 15:46[/color] [url=http://www.jiacheng.sh.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47278&ptid=64860][img]http://www.jiacheng.sh.cn/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上图了,膜拜下~:face21:

zyhong_cn1 发表于 2010-10-17 13:54

怀旧,都是收藏领域的东西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