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老天抽醒周曲响亮的一记耳光
[i=s] 本帖最后由 一嘉人 于 2010-8-12 18:20 编辑 [/i]来源: 新闻晨报 □晨报特约评论员 郑风田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一场突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瞬间将甘肃南部舟曲半个县城淹没,截至昨晚8点,已造成七百余人罹难,千余人失踪。县城5公里长的区域被夷为平地,受泥石流的直接冲击,下游一座300余户的村庄整体被泥石流掩埋。 “舟曲灾难”既反映出当地自然条件的险恶,更折射出长期过度砍伐等人祸的因素,教训深刻,警示多多。 从自然条件来看,舟曲的地质山体构造松散,极易孕育滑坡、泥石流。据地质专家分析,舟曲地质历经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俗话说过一过二不过三,如果说20年前的一次小规模泥石流 和“5·12”汶川大地震对舟曲造成的破坏是两次警告的话 ,那第三次要狠狠抽了一记耳光!
虽然,泥石流又偏逢舟曲东北部山区突降暴雨引发山洪,成为此次泥石流灾害的“客观”原因。但所谓天灾,仅仅是一个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主观”形成的人祸或许更应对那些逝去的生命和损毁的村庄负责—— 其一是过度的森林砍伐。甘肃南部的舟曲曾有“陇上江南”之称,据该县县志记载,“舟曲山地,万山皆翠……50年代县境森林覆盖面大,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平衡,空气清新湿润。 ”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发地,舟曲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当地累计采伐森林189.75万亩,“贡献”了上百亿立方的木材,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立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由此导致生态环境渐趋恶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难固,失去植被的山体逐渐风化流失,自然灾害频发,地质灾害加剧,每遇狂风暴雨就会出现泥石流甚至塌方。 其二是过度的开发。森林砍完了,当地在2000年后又开始大开发搞水电工程,仅舟曲县白龙江就规划了七个,支流也是遍地开花,各种各样的工地施工对环境又造成二次破坏。 其三是非科学的规划。过度的水电站开发之后,当地在沿江城镇又开始进行红火的房地产开发,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论证,大量的房子与公路被修建在不适合建筑的地方,由此加剧了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更大破坏,增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使地表环境更加不稳定。 其四是对已出现的灾害信号反应迟钝。其实早在这次灾害发生之前,当地近年来已多次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兰州晨报》在2005年的报道中就发出过警告,称该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已发生了恶性变化,诱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灾害不断,已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当地的人大代表也多次建议要重视灾害预防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但遗憾的是,侥幸心理代替了科学论证,已发生的灾害、舆论与人大代表的建言都未能引起当地ZF的警醒和重视。 痛定思痛,更重要的是要马上行动起来。眼下,应该尽快把那些处于危险境地、不宜居住地区的群众安全转移出去,而从长远来看,所有的重建规划都必须以反省以上这些人祸因素为前提,真正把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重视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对生命的重视。而显然,此次舟曲泥石流灾害不仅仅是舟曲一地之惨痛教训,对我国其他有类似隐患的地方,乃至对各地方ZF的治理理念,都可谓一声警钟! 一生叹息啊~ 出来混,总要还得! 请注明文章出处,作者。。。 为了GDP不注意环境保护的结果.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