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用普通话读,恕我直言,味同嚼蜡。
为什么?
这首诗每一句的结尾都是入声字。
用上海话读就非常有味道。
谷guk。
木muk。
戮luk。
肉niok。
烛zuk。
玉niok。
宿suk。
哭kuk!
浊zuk。
屋wok。
掬jiok。
竹zuk。
入声字是古汉语特有的读音,因北方汉族南迁而保存在南方方言中,比如:吴语、粤语、客语、闽语中至今还保留得很好。而北方汉语在经历了金朝、元朝统治后,入声字读音消亡,“入派三声”。
入声字是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瑰宝。 [i=s] 本帖最后由 守护天使 于 2009-9-17 16:44 编辑 [/i]
一首描写弃妇的诗,很早就读过,说一位原本出身显赫的少妇,由于家里父兄皆战死了,自己的丈夫马上变了心,另娶娇妻。但是,一位很讲义气的奴婢跟着她隐居在山谷,与世无争。诗人借着这位妇人的 遭遇影射自己的仕途坎坷,可谓一语双关。诗圣的一生正逢安史之乱,官场黑暗,自己很巧妙的借着一位失宠的妇人表达了自己官场失意的惆怅。 借着别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惯用手法,尤其在古诗词中用的较多。诗圣和诗仙的一生都是才华横逸却官途坎坷始终处于边缘化,空有一腔壮志报国无门。也许,这些俊才的郁郁不得志暗暗的昭示着曾经鼎盛一时的大唐王朝正逐步走向衰弱。 :face19::face28::face28: 优美动听,呵呵 其实,杜甫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尤其是在晚年,一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看出诗人的潦倒。李白是喝清酒的,而杜甫去喝浊酒的,从这儿可以看出两人的生活迥异。也许正因为官场的很失意却造就了一位旷世的现实主义诗圣,通过诗圣的纪实风格的诗篇真实的还原了安史之乱时候百姓所遭受的痛苦,骨肉离别,家破人亡。有机会读读杜甫其他的诗作,来敬仰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