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7-18 09:53

中澳政府就“力拓间谍案”双边交涉不断升级

[i=s] 本帖最后由 伊万豆夫 于 2009-7-18 09:56 编辑 [/i]

中澳两国政府就“力拓间谍案”的双边交涉不断升级。   7月14日,此前态度谨慎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首都堪培拉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明确表示,“我们将尽可能提高此案的交涉级别。”   但这并没有让澳反对党停止对工党政府的攻击,反对党自由党领袖Malcolm Turnbul已公开要求工党政府就“力拓间谍案”进行最高级别的交涉,敦促陆克文直接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话,要求中方立刻释放胡士泰。   面对国内反对党一波胜过一波的批评,澳政府将如何做出外交选择?前澳大利亚驻香港总领事梅卓琳(Jocelyn Chey)向本报记者详细揭示了澳大利亚政府在选择外交交涉级别时的决策机制。梅卓琳在澳大利亚外贸外交部从事中澳关系工作20多年。   “力拓案”的外交通道
“根据我的经验,澳大利亚政府会尽全力帮助在海外遇到麻烦的澳大利亚公民。”梅卓琳在采访中表示。
  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负责人胡士泰被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拘留后,澳大利亚政府迅速对胡士泰实施领事保护,并同时积极和中国政府进行沟通。   同时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他在上周于意大利举行的八国集团(G8)会议间隙,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就“力拓间谍案”一事进行了商讨。   与此同时包括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史密斯和贸易部长克林在内等澳大利亚官员都纷纷在公开场合敦促中方提供有关四名力拓员工被拘事件的细节。   “但是如果(案情)确实牵涉到国家机密,领事官员并无权探究,无论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一样。现在的争议是中澳两国法律体系对国家机密的定义存在差异。”梅卓琳指出。   现在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对力拓案的调查仍处在侦查阶段。在无法进一步得知具体消息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反对党对陆克文政府形成围剿之势,他们要求工党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对华立场,将此事的外交交涉级别提升到最高级。   梅卓琳说:"没有什么具体条约规定(各国政府)究竟要怎么进行外交交涉,不同国家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虽然拒绝对力拓案进行评论和预测,但梅卓琳向记者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在选择外交交涉级别时的决策机制。   “在决定外交交涉的级别和态度立场时,澳大利亚政府首先会考虑本国的国家利益,其次会考虑是否会损害澳大利亚和交涉方的双边关系。”梅卓琳说,“同时也会考虑该公民是否会遭受过重的法律判决。”   梅卓琳还补充介绍了一些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如果一个在海外被捕的澳大利亚公民可能牵涉到某个政治或者民族团体,那么澳大利亚政府不光会考虑这个公民的利益,还会把整个团体可能受到的影响纳入自己的考虑。如果这个澳大利亚公民代表了某个澳大利亚企业,那么澳大利亚政府在选择外交交涉时也会考虑到企业的立场。   工党政府的跷跷板   和早先中铝收购力拓交易案在澳大利亚引发的争议相似,澳反对党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借“力拓间谍案”攻击陆克文的“亲华”立场。   “你应该知道政界的游戏规则。陆克文担任过驻中国的外交官,他非常重视和中澳两国的关系。”梅卓琳指出,“反对党总是会利用各种机会批评陆克文对中国立场过于软弱,他们未必真的是为胡士泰着想,而是想通过这个办法把陆克文的长处转为他的弱点。”   在采访过程中,多名澳大利亚智库向本报记者表达了担忧:一旦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工党政府在胡士泰案件中反应过激,将在更大程度上伤害中澳关系。   澳大利亚蒙纳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级讲师瑞米·戴瑞逊(Remy Davison)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明确指出,胡士泰案件不牵涉任何国际法,完全是中国内政和司法案件。因此澳大利亚政府不应该干涉。   “澳大利亚的经济非常倚靠和中国的贸易以及来自中国的投资。因此工党政府不会选择可能有害中澳经贸关系的做法。”戴瑞逊表示。   力拓案爆发以来,澳大利亚金融部长林赛·坦纳和财政部长韦恩·斯旺分别公开表示,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澳大利亚对海外投资的评估程序并不会受“胡士泰案件”的影响。在7月9日中国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发言人秦刚也同时表示,胡士泰等人的刑拘案件是一起独立司法个案,不会影响中澳经贸合作。   “现在澳大利亚政府能做的是配合中国的司法程序。我猜测陆克文政府可能更多地和中方私下进行协商,而不是公开地和中方进行外交交涉。”悉尼的智库独立研究中心(CIS)外交政策研究员John Lee说。   【作者:周馨怡 杨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7-18 10:04

力拓回应间谍事件:被捕员工是清白的

(2009-07-18)

就四名职员被指盗取中国“国家机密”一事,澳洲矿业巨头力拓昨天首次正式回应,指出被拘捕的员工是清白的,而中国商务部也重申将依法处理案子,澳中双方面一来一往的“舌战”至此还未停歇。

  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前天指澳洲针对案件的言论是在干预中国司法独立,力拓总裁沃什尔(Sam Walsh)昨天在公司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相信近来有关力拓职员贿赂中国钢铁企业官员的媒体报道是“毫无根据的”。

  沃什尔说:“我们全力支持被拘留的员工,并相信他们的行为一直是廉洁和遵循力拓严谨与公开的道德规章的。”

  声明也指出,澳洲政府不断向公司提供如何帮助被捕员工的信息,公司会继续支持这些员工及其家人与同事。

  入籍澳洲的力拓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和办事处的其他三名职员,因涉嫌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收买中国钢企人员以刺探中方谈判底线,于本月5日被捕。

  前天,有媒体报道发生“间谍门”后,力拓已于15日撤离了中国地区的一些员工。沃什尔的声明虽不直接回应这些报道,却表明力拓继续在华营业,而且公司从澳洲出口到华的铁矿石货量仍保持在高水平。

中国商务部重申依法处理案子

  随着该声明的内容传开来,法新社引述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话说,商务部相信有关中国部门将依法处理该案子。澳洲外交部长史密斯昨天则告诉媒体,已向中国副外长何亚飞要求尽快处理该案子。

  “间谍门”被指使在华投资的外商产生疑虑,担心一不小心触碰了所谓的“国家机密”。对此,沪上律师陈进龙说:“这些都是知名的跨国企业,对于什么是‘底线’、什么是能做的、如何打擦边球,大家已在研究。”[url]http://www.zaobao.com/zg/zg090718_003.shtml[/url]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7-18 21:59

力拓从中国卷走4000亿星岛环球网 [url]www.stnn.cc[/url] 2009-07-18   力拓间谍门继续发酵,有业内人士测算指出,力拓利用“骗婚”中铝和向中国销售铁矿石,在中国获益近4000亿元,不过毁约门和间谍门也让力拓承担了商誉损失超1000亿元,市值缩水30%的代价。

  投资者用脚投票

  力拓商誉损失超千亿

  《华夏时报》报道,早在力拓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选择将自己的“盟友”——中铝集团踢出局时,这家老牌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就已经显现出了在商业交易中特有的敏感和狡诈,尤其是在与中国的交易中,而此次的间谍门事件则更是将此推向了极致。

  显然,对于刚刚认购了力拓股份的中铝而言,力拓屡屡爆出的“意外”事件让原本就背负着巨大舆论压力的中铝也惊诧不已。

  当力拓“间谍门”爆出后,澳大利亚参议员乔伊斯第一时间在《华尔街日报》上表示,力拓驻上海代表处四名员工被警方拘留一事与力拓和中铝联盟交易失败有关,试图将此次“间谍门”事件归咎于中铝收购失败后寻求报复的可能。

  “就算中铝对力拓的收购失败,但中铝依然是力拓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将上海办事处人员被拘留的问题说成与中铝有关,显然并未考虑到中铝的利益,因为这种说法很可能引发公司股价暴跌,给中铝的投资带来更多的浮亏。”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钢铁国有企业投资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随着毁约门和“间谍门”的爆出,力拓面临巨大的商誉损失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已经不为投资者看好,两地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暴跌,截至7月17日,力拓澳大利亚和英国公司股价分别从高点的77澳元/股和31.18英镑/股下跌到如今的52澳元/股和20.8英镑/股,跌幅均超过30%,其中,英国公司市值如果按照配股前的总股本计算,那么比起峰值的414亿英镑,缩水了30%,商誉直接损失超过1000亿元。

伊万豆夫 发表于 2009-7-18 22:11

最大股东浮亏数百亿

  记者注意到,当今年2月力拓公司最为艰难之际,中铝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以195亿美元的天价注资收购,力拓不仅已经基本解决了生死一线的财务危机,而且从二级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利润。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的统计,从宣布将引入中铝巨额资金后,力拓公司澳大利亚的股价一度从32澳元/股暴涨至77澳元/股,而力拓英国公司的市值早在今年年初还曾一度低至144.5亿英镑,而在宣布中铝195亿美元注资的消息后,股价出现一路飙升,上涨至31.16英镑/股,市值高达414.4亿英镑,力拓公司因此浮盈达到了27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021亿元。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力拓公司2008年的年报显示,公司收益高达10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38%,而在该年中国进口的1.83亿吨铁矿石中,力拓公司就占了8338万吨,按照去年长协矿的离岸价格约700元/吨计算,那么仅去年一年,力拓公司便从中国市场卷走了超过600亿元。

  力拓在中铝公司做好了充足的资金准备后单方面撕毁了合同,上演了一幕“出尔反尔”的大戏,7月宣布配股,按照力拓的配股方案,每40股将配发21股,那么总计152亿美元的新股中,中铝要保住原来的持股比例需要认购15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轻松从中铝再获得102亿人民币现金。

  民族证券分析师罗荣晋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对于中铝而言,由于一开始就买在了高点,所以此次认购只能算是一次加仓,也就是摊薄原来的价格,中铝并不能因此获得其他的利益。”在他看来,即便算上此次的配股,中铝的持股成本也仅仅从59英镑/股降低到44英镑/股,比起目前(截至7月17日)20.8英镑/股的价格,依然浮亏接近43.8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90亿元。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