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I流感非猪肉价格下跌罪魁 属周期性原因
[img]http://estate.chinanews.com.cn/cj/kong/news/2009/05-06/U167P4T8D1679146F107DT20090506143556.jpg[/img][font=楷体_GB2312]编者按:[/font]
[font=楷体_GB2312] 北京猪肉卖出“白菜价”、上海猪肉“价量齐跌”……尽管“猪流感”已在4月底更名为甲型H1NI流感,有关部门一再保证食用猪肉是安全的,但猪肉价格仍然是一跌不回。近期出现于报章的种种字眼似乎都表明:猪肉价格下跌的“罪魁祸首”就是甲型H1NI流感。事实的确如此吗[/font]
[b]申城猪肉[/b]
[b]消费波动不大[/b]
有消息称,上周上海批发市场的猪肉成交量较前一周下跌超过五成。对此,记者于5月5日走访了数家沪上供应生鲜猪肉的大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后,发现:猪肉价格虽然仍在下跌,但居民消费似乎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上午10点,正是农贸市场最清闲的时段。但记者在上海浦东福山路张杨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农贸市场发现,靠墙一排的猪肉摊位前,仍有一位老者在慢条斯理地挑选精瘦肉。
上午10点40分,记者到达另一家大型超市,生鲜柜台中各类猪肉一应俱全。尽管在工作日,也并非超市繁忙时段,超市顾客整体略显稀朗,但在生鲜柜台斩肉台前等待猪肉加工的顾客,却还是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直到11点30分左右记者离去,队伍仍保持着4到5人的规模。
中午12点10分左右,记者赶到陆家嘴附近的一处中型超市,尽管购买猪肉的顾客不多,也并不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萧条景象。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市民董先生表示:“对于猪肉,我们家的态度是该吃就吃。”市民吴怿也没有因为甲型H1NI流感而减少吃猪肉。
不过,另一位市民齐好表示,心理还是会受到一点影响。但她特意补充说,本来自己也不爱吃猪肉。“就算吃,也是周末自己搞一搞剁椒蒸排骨。”(本报记者 李媛 发自上海)
记者注意到,各类猪肉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以猪后腿肉为例,在记者走访范围内,价格基本徘徊在10元/500g到12元/500g之间。其他品类的猪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猪肉下跌的趋势始于2008年下半年,春节等假日消费也未能改变这一趋势。今年3月下旬,甲型H1NI流感暴发前,上海猪肉价格已经创下全国最大跌幅:3月25日猪后臀尖肉和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下降3.6%和6.3%。清明节后全国 30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持续下降。
“按照2008年以来的生猪养殖趋势,即使没有甲型H1NI流感影响,猪肉价格也会下跌到2009年第二季度末。”招商证券农业分析师黄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到今年第二季度,生猪出栏量还是呈现上升趋势;到第三季度,生猪出栏量也很大,仍然供过于求。
“甲型H1NI流感稍微加速了生猪养殖的周期性进程。”黄珺告诉记者,对于生猪养殖来说,一般以3年为一周期,基本呈现18个月价格上涨和18个月价格下降的局面。2005年、2006年产业低迷,因此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4月期间猪肉价格猛涨。“2008年,全国整个生猪出栏量是2007年的一半,但到了2009年,生猪出栏量就是2008年的一倍,又增长回去了。”
随着天气日渐炎热,猪肉消费淡季来临,短期内猪肉价格仍有下跌空间。
业内普遍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猪肉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国家从2007年起就开始启动生猪补贴等一系列扶植政策,农户养猪积极性大增,生猪存栏明显增长,从而平抑了原本上涨的猪肉价格。此外,高盛、德意志银行、丁磊、中粮等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养猪业,很快生猪供给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
不过黄珺表示,大规模的养殖其实对整个产业影响并不太大,占我国生猪养殖大多数的散养扩张才是重要原因。目前看来,甲型H1NI流感对猪肉消费的影响可能不大。如果此后补栏量减少,生猪的价格或许就会上涨。(本报记者 李媛 发自上海)
[url=http://www.chinanews.com.cn/cj/kong/news/2009/05-06/1679146.shtml]http://www.chinanews.com.cn/cj/kong/news/2009/05-06/1679146.shtml[/url] 经历非典之后,公众对猪流感有点过度恐慌了,不过也不算是坏事,推动了医药市场,也算拉动了内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