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面临控制人流和吸引观众的新挑战
免费,不能沦为观光景点3月10日是一个如平常一般的星期一。然而,从早上7点开始,上海博物馆门口已经有人排队领取免费入场券。半小时之内,就已经聚集了上千人,队伍排成蜿蜒长龙。
尽管已经提前安排了一倍的安保力量,又增加了40余名志愿者维持展厅秩序和进行文物讲解,上海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峰依然感到了人流骤增带来的巨大压力。
到下午5点闭馆前夕,在多少显得有点人声嘈杂的博物馆展厅里,李峰对记者表示,平时周一只有1000余人次参观,而今天的观众人数达到60000,超过了此前上博设定的上限——5000人次。
事实上,伴随着全国140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在两年内陆续免费开放,各地博物馆正在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参观“高潮”。而限制人数、控制人流、保护文物,也就成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后的最大考验。
上博义务讲解员丁晨担心地对记者表示,由于博物馆艺术教育的功能跟不上,免费参观对于大部分参观者来说都“流于形式”,变成了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旅游景点式参观。
留住观众,需补上“艺术教育”缺位
丁晨还介绍,近来一些通过学校组织,或者由家长带领而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进入博物馆参观之后明显不感兴趣。“有人在展厅里玩游戏,有人忙于发手机短信,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跑来跑去,喧哗打闹”。
一位上海学者也指出,传统艺术如字画、玉石、青铜器,对参观者的文化素养、欣赏水平要求很高。博物馆应该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设计专门的艺术欣赏服务。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博物馆明显准备不足。
日前在上海举办的博物馆高峰论坛上,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客流部主任凯瑟琳、大英博物馆馆长麦克格瑞格等人纷纷表示,全世界好的博物馆都面临这样的“悖论”:一方面力图以最好的方式,在同一时间里接待所有的公众;另一方面,过多的客流容让博物馆在参观环境、藏品保护、接待质量等方面发生问题。
对此,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我国博物馆已经跨入了免费时代,但从观众的企盼和展览的需求看来,文物资源依然显得有限,未来必须“以共享求持续,以智慧对短缺”。
来源:经济参考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