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救救沪上民间博物馆
SOS!救救沪上民间博物馆多家著名私人博物馆闭馆,亟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新闻午报 2008-02-25 10:20:07
“免费开放”让博物馆、纪念馆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其实,素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称的上海拥有私人博物馆近百个,其中绝大多数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免费敞开大门。然而国家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不会给上海的私人博物馆带来冲击呢?
记者日前走访了数家在业内颇有名气的私人博物馆,出人意料的是私人博物馆自身面临的困境更令人担忧。上海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免费开放’的政策推动、鼓励了民间博物馆,但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高民间博物馆的整体办馆水平和功能定位。”
现状
遭遇两大“瓶颈”
中国的私人博物馆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早的策源地就是上海。据吴少华介绍,上海目前大约拥有私人博物馆110家之多,在全国各省市名列榜首。然而,记者日前走访了数家颇有名气的私人博物馆,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color=#FF0000]四海壶具博物馆位于曹安路上的“百佛园”,是经上海文管委批准的上海地区首家私人博物馆,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民间收藏博物馆,并于2004年荣获“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称号。但是这个私人博物馆却在悄无声息中休馆一年有余。“百佛园”办公室金主任告诉记者,由于原本计划用于开馆的方塔建成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无法进行装修,所以开馆也就成了未知数。 [/color]
陈宝财蝴蝶博物馆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陈宝财因被称为“蝶王”名噪一时。当记者欲造访时,却被告知该馆已经休馆近2年。陈宝财的儿子表示,蝴蝶博物馆原先设在家里,后来街道免费提供场地用于开馆,如今父亲重病在身,博物馆不得不休馆。
陈氏算具陈列室的主人陈宝定拥有各式算盘一千多把,在位于建国西路的家中营造了一个算盘迷宫。然经了解,原来老先生已经住院多时,而银行博物馆则有意收购其藏品。
上海鹤壁煤电古典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是上海最大的外来私人艺术博物馆。该馆由我国500强企业之一的鹤壁煤业和著名收藏家张秦森等五家股东共同合办,注册资金6000万元,拥有精品文物一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一百余件。然而,如今真如镇上的这座博物馆已经人去楼空,移作他用,闭馆已经3年有余。
相比昔日铺天盖地的宣传和人来人往的景象,如今的私人博物馆难免有些落寞。采访中,记者发现藏家多为七八十岁的老人,对于维持私人博物馆显然力不从心,更不要说如何去经营和发展。吴少华指出,目前上海私人博物馆所遇到的两大瓶颈,首先就是博物馆经费问题,其次就是收藏家年纪大了,后继无人,“如何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私人博物馆将大有作为。”
藏品
民间精品卧虎藏龙
博物馆是城市历史的最好见证,然而,再优秀的国家博物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罗万象,这就为私人博物馆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一个优秀的私人博物馆必须有高品质、上档次的藏品,记者了解到,拥有精品、珍品的私人博物馆不在少数,有些不仅令业界叹为观止,甚至连国家博物馆都望洋兴叹。
位于多伦路文化街上的南京钟收藏馆藏有南京钟百余只,钟的主人是八十高龄的刘国鼎老先生。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南京钟的品种收集,至1991年完成了系列收藏,“我曾与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等联系过,在那里,南京钟既没有专人研究,品种也不齐全。”
就在南京钟收藏馆隔壁的上海民间筷子博物馆藏有各式筷子两百多副,镇馆之宝就是清康熙年间13件鲨鱼皮箸筒。该馆主人、耄耋之年的蓝翔老先生更是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探索筷箸文化的专著《筷子古今谈》,并曾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箸文化国际研讨会,可以说是箸文化的权威。
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更是蜚声海内外。包畹蓉系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弟子,从事京剧服饰收藏半个多世纪,馆藏中不乏珍品。鹤发童颜的包畹蓉老先生自豪地表示:“梅兰芳纪念馆也只有三件梅兰芳穿过的戏服,我这里就有一件他在《宇宙锋》中穿过的黑色女帔。不仅如此,馆里还藏有荀慧生在《红娘》里穿过的裙袄云肩,他用过的点翠头面———那蓝色可是真的翠鸟羽毛贴上去的,需要300多只翠鸟呢。”
“上海私人博物馆的特点就在于‘小、专、奇、特’。”吴少华表示,“私人博物馆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为隐身于楼房之中的家庭博物馆,以个人为基础。这对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而言是欠缺和薄弱的,毕竟个人财力、精力有限。”
然而许多藏家对于藏品的未来一片茫然。素有“收藏巾帼”之称的杜宝君创办了“杜宝君雨花石藏馆”,为了展示这些石头,女儿特意为她在自家楼上买了一套房子,如今她已没有精力去收藏雨花石,只希望将这些交于国家永久陈列,并无其他经济要求。许多藏家都有杜宝君的这种想法,但却又陷入两难境地。蓝翔老先生直言:“全部捐出去心里舍不得,但如果让国家收购,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终究不切实际。”
出路
展品质量决定人气
有人曾经分析,私人博物馆的致命伤在于少之又少的观众量。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几家博物馆地处闹市或旅游区,加之免费开放,所以并不存在没有观众的问题。一个小小的藏馆,有时一天要接待近千人。反之,却是很多私人博物馆的“死气沉沉”让参观者索然无味,更令人费解的是,很多藏家甚至将“好东西”藏了起来,只在展厅里陈列一些常规展品,这样久而久之也就影响了人气。
相比之下,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却是办得有声有色,令人惊艳。且不说那些精美绝伦的藏品,就是那些千姿百态的京剧角色实体模特、京剧实景再现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包畹蓉说:“这样的展厅设计、陈列,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正因为如此,展品的高品质、上档次成为让私人博物馆充满人气、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标准。
集资是最大难题
包畹蓉设计展馆耗资2000万元,这笔钱是由展馆所处的碧海金沙旅游区支付。但是,更多私人博物馆却是孤军作战。虽然有人提出了“以馆养馆”等挖掘文化自身效益的建议。但在采访中,这些建议被一一否定。
首先,依靠出售几块钱的门票来“以馆养馆”无疑是杯水车薪。蓝翔老先生介绍:“多伦路文化街曾经推出过收取门票的政策,单家参观2元,十家联票10元,甚至连门票都印好了。但是,根本没人光顾。”耳聋眼花的他还在辛勤笔耕,为的就是用稿费来养活自己的博物馆。
其次,很多人认为只要将博物馆内的展品多拿出去展览、交流,带动文化效益,就能搞活博物馆。但是,百佛园办公室张副主任却倒苦水道:“展品出去展览,摊位费、保管费、人力物力增加了,却并没有带来多少收益,还不如少出门。每年展馆的管理费用还要投入几十万,哪有钱做宣传呢?”
亟待企业参与扶持
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如今搞得红红火火,由他提出的董事制和会员制在上海却未必行得通———利益至上,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投钱。吴少华表示:“关键在于经费,文管委批准私人博物馆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看其经费来源,并且资产将以每年10%%递增。目前批准的六七家私人博物馆中,京剧服饰、乡村民俗馆就是成为旅游的一部分而得以发展,松江政府部门将市区内的几家私人博物馆引进,配合休闲服务,成为旅游区的一个有力支撑点。”这些博物馆的成功让人们看到社会集资,尤其是企业、政府赞助、扶持的力量所在。然而,蓝翔老先生却说:“七宝镇的‘七宝’之一就是筷子,我曾向当地政府提议,由政府提供房子,我提供筷子,把箸文化博物馆搞起来,成为当地的一个景点。当时,相关部门觉得不错,也确有房子可以利用,结果房子被别人买走后就不了了之了。”
在利益与文化之间,私人博物馆往往陷入窘迫之中。对此,吴少华表示:“依靠社会集资,社会企业办馆,发挥企业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回报社会将会对私人博物馆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在这方面,国外创办私人博物馆可以有所借鉴,比如对于赞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关键在于如何鼓励、引导企业扶持、接纳私人博物馆。” 看到好多老房子被拆 说不出的难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