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强制培养出来的
细节决定成败,做好细节必须具备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有时是强制培养出来的,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提升下属胜任程度,控制轶序,都可以从培养下属好的工作习惯开始。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是很难改变和改造的,但一个人的行为却能依靠强力来改变。无论是企业、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组织,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对全体工作人员实施一些习惯的训练,对于提高人员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行为的改造有时是强制的。但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要做好细节,必须培养下面这4类习惯。
清单习惯
一张记录纸就能把车辆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成本一一记录在案。
我们以企业而论,企业的使命落实到战略上,战略落实到规划,规划分解到计划,计划分解到日程。员工就应该按本系统、本组织的日程要求,做自己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就是我们提出的清单的一种形式。
工作日志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当天要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加上一个序号、标准、用时,一天结束看看完成了没有,做到位了没有,做好了没有,没有完成或没有做好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来,天长地久,就会形成习惯,想问题就比较全面,而且有利于跟上下游工序配合。如果一个人力资源部所有人员的工作日志都在内网上共享,那么整个部门的工作成效就相当不错了。
习惯性地为自己整理一下工作内容和大小项目及其工作进度,实在是一个有益、省时的好习惯。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语出《建国方略》,文中“坐”是“因为”的意思)清单习惯不难设计,也不难执行,关键是我们愿不愿这么做;清单习惯借助自动化、信息化来实现也不难,关键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
日本汽车出租公司的司机外勤管理就用一张清单,简单而有效。
他们在每台大巴、中巴车上安装一台针孔打印机,备用的是专用的打印纸。打印纸上有3圈数字用来记数:汽车打火和熄火的时间以记录车辆做功时间;行车里程以记录车速;单位时间耗油以记录运行成本。一张记录纸就把车辆的全天候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和成本一一记录在案,如有堵车等情况司机需另作记录和说明,并经用车人证明后,传真回公司备案。因此,评比、考核、计酬依据就很充分了。
这也是一种清单习惯,只不过日本人把它自动化了。我想我们也可以开发出这种类似的自动化设备,只是我们是否认为需要这么做。
定置习惯
每当邻居早上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就知道是6:30了,如果自家的钟是6:35,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5分钟。
所谓定置包含两方面:空间的定置和时间的定置。空间的定置主要是指所有物品、材料、工具等都需要一个摆放次序,有一个固定摆放位置。时间的定置就是一些常规的事情、有周期的事情,应定时进行。
空间的定置
我们曾对3家企业的176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做过一次检测,得出的结果是平均每人每天有87分钟在找文件、重新整理文件、找尺子圆规之类。这是很可怕的,工作时间被无谓地消耗,工作效率下降,而又不能怪他们工作不努力,完全是没有经过定置管理的训练。
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系统一般都推行过“5S管理”,生产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工具、工装、配件、耗材等的放置都很有秩序,即使人员换岗也不存在找东西的现象。而绝大多数非制造型企业的白领却很少进行过这种管理训练。
在日本,幼稚园的小朋友都在进行这种训练,一群2~3岁的小孩,一会儿围着圈圈坐,一会儿排成方阵,实在是不容易的。但如果有小孩头像画在地板上,小孩站在自己的脸上、坐在自己的脸上,队形就很整齐。大班的小朋友个人用品的摆放都很整齐,从不混放,也不会拿错。
这种习惯的养成对成人后参加工作的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时间的定置
就以各种会议而言,很多董事长、总经理就是完全没有时间定置概念。我在前些年给别人打工,做部门经理,我就特不喜欢这种情况:下午4点,突然接到总经理的电话:“5:30开个会。”总经理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排,如果随时可以召集过去开一个不知主题、不明议题的会,只能说明我手头工作量不满。最后,那个临时召集的会,效率也很低。
在我当总经理的时候,很多会都是定死了的:每年春节开工后第二周的周五开年初计划会(有4天以上的准备时间,讨论不完周六可延时半天);每月12日开董事会点评上月并提出下月要求(9号报表做完了,两天做财务分析);每周一晚上7:00开总经理办公会(一周下来总有很多事要沟通,要总结,有一天的整理会就开得流畅。有事则长,无事则短)。我的看法是:“所有的人,时间够不够用,全在于怎么安排。”
据传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教学期间,每日起床、写作、讲课以及吃饭和散步,时间都非常准确。早晨,每当邻居看到康德教授携着手杖步出家门,走向两旁栽着菩提树的小路时,就知道是6:30了。如果自家的钟是6:35,那一定是自家的钟快了5分钟,拨回来准没错。而且康德还说,他那样做,是为了给这个城市市民一点严谨习惯的示范。我们当然不一定要像康德那样生活,但在工作中有良好的时间定置习惯,就会使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配合,整个组织工作效率就会得以提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研究细节的意义正在于效率。做定置习惯的训练,意在培养下属做事能够有节奏、有次序,不混乱。尤其团队合作时代,定置习惯的训练可以使团队整齐划一,减少出现由于参差不齐而形成等候、等待的麻烦。
接点习惯
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做出判断,结果却“并非如此”。
一个商人请了一位画家到家里吃饭,商人亲自下厨,画家就一边与女主人聊天一边给她画了一幅素描。素描出来后,商人看了很满意。就在商人啧啧称赞之时,只见画家远远地向商人伸出了左手的大拇指,类似于做比例测量的姿态,右手在素描册上迅速地勾勒着。商人便迅速地摆好姿势配合。很快,画家的作品完成了,商人很兴奋地抓了过来,但他却变得不高兴起来,原来画家在素描册上画的并不是男主人,而是自己左手的大拇指。商人很不高兴地嘟哝着说:“我以为是帮我画像呢。”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根据“我以为”做出判断,结果却“并非如此”。如何克服“我以为”来减少团队合作中的衔接失误,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工业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不通过训练,强化自己工作中的衔接能力,不努力作接点习惯的训练,是绝对不行的。我在这介绍3种接点习惯的训练方法,分别是:承诺制、进度表和口头复述。
摘自中国企管网 沙发,慢慢看! 正需要,好文。 呵呵
大家一起来 呵呵,肯定的,不然那背背佳不是也是一种强制嘛 LS这句算是经典了。 呵呵
经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