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1

惩罚也是一种教育

  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所以说,惩罚是一门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

(来源:大洋网)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2

父母惩罚孩子的五大学问

  学问1: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   
  学问2:劣性转嫁不可有 父母在心情不好时很难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恶劣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一来孩子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来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
  学问3:讽刺挖苦最忌讳 父母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做父母的应该牢记自己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图一时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学问4: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将会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
  学问5: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教训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或者根本就没听。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2

各国父母惩罚孩子的方式

新西兰:冷处理,让孩子体验后果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父母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如果影响到别人,父母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日本:给孩子留下尊严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日本父母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而且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她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英国:惩罚是养育智慧的摇篮 英国父母是爱孩子的典范。他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又绝对不溺爱孩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孩子一般也会比较绅士,很少在父母面前撒泼。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英国父母会采取一些有智慧的惩罚措施。例如,孩子将玩具弄坏了,父母会惩罚孩子自行把玩具修好。虽然孩子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但修理玩具的过程也是非常特别的体验与锻炼,并能让他们从中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来源:瑞丽女性网)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3

罚孩子别罚出心理障碍

  如果犯了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这种方法用于矫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但是惩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适得其反。
  体罚和责骂可以说是最糟糕的惩罚方法,它的特点是处罚立即见效,也许很多父母都应用过。其实这种惩罚会产生很多“后遗症”,如造成心理创伤,或为孩子将来出现攻击行为提供榜样等。   
    曾有一个这样的病例:一个12岁的男孩,每当学习成绩不佳时,回家后就会挨打。后来母亲下岗,父亲每天工作从早到晚,孩子挨打骂变得更加频繁,甚至因打孩子而被警察干预过。这个孩子后来出现反社会行为,撒谎、偷窃、打架斗殴。在诊所,父母亲非常后悔、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教育孩子的发法。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为预防儿童受罚后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要注意观察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如沉默不语、淡漠、发脾气、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无原因啼哭、爱哭、遗尿、失眠、夜惊等。及早发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来源:上海学前教育网)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3

惩罚“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所以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专家提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满,孩子都会觉得是对他的错误的惩罚,从而自觉改错。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包括间接的和直接的批评。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没收他的玩具等等都是惩罚的手段与方式。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6

惩罚后勿忘改错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他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专家提示:孩子通常是“快乐则接受;痛苦则拒绝”,要使孩子继续或终止某种行为,可以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做到这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通过奖励的办法让孩子满足的,如孩子故意损坏东西、坚持“顶风作案”、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等,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惩罚。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6

罚完再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专家提示: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1:07

惩罚教育从小做起

对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须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
    案例分析:王女士当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对她进行惩罚教育了。某一天,女儿咬了王女士。她对女儿说:“哦,你把妈妈咬痛了。”与此同时,她将女儿放进她的婴儿床,并离开她一会儿以示惩罚。
  王女士对小宝贝的惩罚总是善意的,并且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尽力让孩子体会到她深厚的爱意。她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每次女儿有比较过分的举动,她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女儿,大多数时候,乖巧的女儿立刻就会明白妈妈的意思,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点。当然女儿也有不乖巧的时候,如果她的错误比较严重,王女士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女儿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女儿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专家指出:家长在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时,不妨借鉴国外家长的一些做法:让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个人到某个角落单独呆上几分钟。当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带给了自己麻烦之后,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