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09:58

常怀感恩之心 勿忘感恩教育

  最近,某地部分贫困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写过一次信,也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于是今年决定取消资助。对此,本市不少教育界人士指出:希望社会给贫困学生更多理解和宽容,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心灵贫穷”的标签;但高校也应思考,如何教育引导受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部分显得“冷漠”的贫困学生自身也需反思。
  由此引申出一个关于当代学生感恩教育的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素来都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但是,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德,对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推行“感恩教育”(也有的幼儿园称之为“爱的教育”)。上海市教委日前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其中《中学生守则》也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
  之所以要推出这样的教育,是为了改变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让孩子对周围给与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来源:新闻晚报)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09:58

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教育专家认为,当今的孩子普遍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
    1.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   
    2.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高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3.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现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不良风气的增加,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孩子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来源:感恩教育网)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09:59

让学生走出课堂获取感恩知识

  小学生年龄小,对道德的认识、理解,光凭课堂上单纯、空洞的说教,那只能是徒劳无益。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在上好“感恩”教育课、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活动,进行心灵对话,从而去获取“感恩”有关的知识。
  1、与父母对话 学生爱听故事是天性,请父母讲述前辈孝敬的故事,从纯朴的语言中去领略“感恩”的内涵。
  2、与教师对话 明确“感恩”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特征,知道应该弘扬什么,拚弃什么。
  3、与同伴对话 各自交流生活中是如何孝敬长辈的故事,了解“感恩”在彼此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4、与书本对话 请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阅圈划、摘录笔记等形式来知晓前辈“感恩”的动人事迹。
  5、与网络对话 学生对网络爱不释手,引领他们进入教育信息网络,搜寻,了解新时代赋予“感恩”的新的涵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传统的美德,是当代小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09:59

带学生过好每个具有感恩意义的节日

  “母亲节”(Mother’s Day)和“父亲节”(Father’s Day)是西方国家的两个具有感恩意义的节日,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就是要让人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而当代中国的学生多数是在“六个星星,一个月亮”的环境中长大,在众爱的浸泡中长大,已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不愿意感谢,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这些学生在家中专横、娇惯,为我独尊,一切都是自己对,对于父母给予他们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仅不会在意,反而觉得这样是让他面子上过不去。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时常播放一些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心的故事片,讲解一些小故事,让学生知道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就是来自于父母的爱。还可以教学生制作卡片,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送给他们的父母,或者叫学生送上一束花。有时候,让学生在父母生日那天送上小小的礼物,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举动虽小,意义甚大。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09:59

用“谢谢你”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需要把感激的话说出来。那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感谢,更是一种内心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我们会感到彼此会息息相通。在英美人的嘴边时常挂着“Thank you”、“No ,thanks”。而中国的学生在家中绝大部分从来不会对自己的父母说“谢谢你”,有的认为这是多余的,甚至难以启齿,认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
  为此,在日常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妨鼓励学生要常用“Thank you”来把自己的感恩之情表达出来。要让学生感激的东西太多太多:要感激生育他们的父母;要感激自己的祖国为他们提供了如此安定的生存空间;要感激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要感激学校让他们充实而愉快地学习;要感激朋友为他们提供了真诚的友谊;要感激老师教给了他们知识、提高了他们的修养。感恩,它能让学生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它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化生活,它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处事之道和做人的境界。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做人的基准,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下,也不管在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下都是相同的。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0:00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孩子从小只知道被爱,却很少关心别人,试问一个连自己父母、亲人都不爱的人,怎么会去爱别人,爱社会呢?
  对于孩子的表现,一些家长不知道教育,也不知如何教育,一些年轻的教师也为此困惑,不知从何入手。
  其实,感恩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行为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应该从成人的自身榜样开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感恩是情感体验后的回报式表达,要让孩子懂得当受到别人帮助后,不但要心存感激,还要把感激之情用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就可以从说“谢谢”和敬礼开始的。
  感恩教育首先从感谢父母开始。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当父母累时,要给予关心,给他们倒水、拿拖鞋、捶背揉腿;当父母生病时,要知道为他们分担痛苦,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每周一句的感恩语录,让孩子每天和父母说句感恩的话,并和父母一起体会感恩的情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影响。在节日主题的感恩活动中,让孩子既学习感谢又体会到感谢父母的愉快情绪。

(来源:育儿网)

世界第一等 发表于 2007-9-11 10:00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此,学生不妨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 鼓励学生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感恩”卡——例如:生日卡、节日卡等,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 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强千百倍。因而,在生活中学生力求自强自理,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 如果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总让人担惊受怕,不是违纪违法,打架坏事,就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给父母带来耻辱,这样的人,即使他有孝心,也是不能使自己的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甚至整天让父母提心吊胆,不放心。
  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 世界是多情的:爱情、友情、亲子之情、手足之情;世界又是复杂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面对矛盾,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化解。“唠叨”是父辈的通病,我们常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在父辈的唠叨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消除其“代沟”。
  真诚坦荡,谏父母真心 对父母的感恩,并不是盲目服从或迁就父母的过错。学生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克服自己的依赖性,能勇敢地脱离父母的翅膀庇护,克服懦弱行为,又不能为了所谓的“感恩”昧着良心,甚至帮父母瞒坏事,干坏事。

(来源:新浪亲子频道)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