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城社区网〗's Archiver

mwh127 发表于 2006-8-14 19:53

A11拓宽改建工程(上海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

A11拓宽改建工程(上海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公示

  1 建设项目简述

  1.1 建设单位
  上海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发展有限公司

  1.2 工程建设地点
  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西起上海外青松公路,向东途径吴淞江、嘉松公路、嘉
金高速公路(在建)、沪杭铁路、外环线,终点为真北路武宁路立交(现为中环线改
建立交),路线全长约26.04km。
  由于中环线的建设,沪宁高速公路万镇路以东段由中环线统一建设,因此本
工程实际拓宽范围起点为0外青松跨线桥西侧(K0+000),终点为真北路中环线改建
立交西侧(万镇路,K24+255),拓宽路线总长约24.255km。
拓宽改建工程沿线经过上海市的三个行政区,分别为闵行区、嘉定区、青浦区,
由东向西主要穿越的乡镇为真新新村街道、江桥镇 (嘉定区)、华漕镇(闵行区)、
华新镇(青浦区)、以及黄渡镇和安亭镇(嘉定区)。

  1.3 实施计划
  根据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意见,本拓
宽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编制及工程实施范围从江桥收费站以西至外青松跨线桥西侧
部分。江桥收费站以东段,暂不拓宽,保留按规划实施双向8车道的条件,该段项
目建设需结合中环线通车后地区交通流量变化情况和路网规划建设等统筹研究,
近期利用老路与高速公路拓宽段接顺。
  评价工作将对整体拓宽工程做环境影响评价。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分为工程前期、工程施工
期和工程运行期三个阶段。
  (1)工程前期的影响包括绿地、农田的占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对生态和就业的影
响;居民、企业的动拆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对陆域、水域交通的影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废
气、扬尘和振动等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作业面的大小、施工机械种类和性
能、施工范围、施工时间、施工强度等。
  (3)运行期影响主要是各种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和振动等污染。

  3 环保治理措施
  3.1.1 噪声控制对策措施
  (1)实施道路两侧绿化控制带
  沪宁高速公路两侧规划建有50m宽度的绿化带,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予以很
好实施,因此建议建设单位与有关单位协调,从而减缓道路运行的各种环境不良
影响。
  (2)敏感目标集中路段建设声屏障
  声屏障对道路两侧局部区域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因此对于敏感目标相对集
中、密集路段,建议建设适当高度和长度的声屏障。对于拓宽后的沪宁高速公路
地面路段,预计在高度为4.0米的路面上的3米高吸声型声屏障(距离地面总高为
7.0米)对距离道路边线50米距离地面5米以下高度的降噪效果为8~10dB,对于高
架路段(8~9米高路面),6米高声屏障对道路边线50米3层以下高度的降噪效果
为8~12dB,5~6层为5~8dB。根据拓宽工程沿线环境情况,建议针对长度超过
200米、住宅较为集中的敏感目标M1、M5、M6、M7、M8、M9、M11、M16建设吸声型
声屏障(M1和M5为第二阶段实施内容)。具体见表16-1。
  综合采取声屏障和低噪声路面以及红线外50米绿化带等措施后,预计对敏感
目标的降噪量在12~15dB左右,即按4类标准,红线外50米第一排建筑昼间达标,
夜间超标5dB以内,接近55dB;第二排建筑夜间接近2类标准。
  (3)建筑隔声窗的使用
  对于楼层较高的敏感目标,或对于高架快速路段沿线的敏感点收到地面道路
影响时,在外部声环境的降低措施难以实施时,可采用具有较高隔声性能、并考
虑了通风要求的隔声窗使室内声级降低,得到明显改善。
  (4)收费广场噪声控制措施
  出入收费广场区域禁止鸣喇叭;
  出入收费广场前方建立明显限速标志,车辆逐步减速,在广场区域内一般情
况下不得急刹车;
  尽量使用布置在中心区域的收费口,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尽量缩短收费口操作时间,减少车辆怠速时间;
  (5)管理及规划措施
  协同公安部门加强机动车排放噪声的监管,禁止排放超标、超载车辆上路;
  加强道路的养护,保持路面平整;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持道路的畅通;
  中央隔离带及道路两侧布置适当的绿化带;
  对主要敏感点定期进行噪声监测,发现噪声污染严重应及时采取缓解措施。

  3.1.2 振动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根据本评价的预测,在未采取措施前,道路沿线60m范围内2027年仍有超标现
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1)控制道路与敏感点的距离:结合噪声防治对策措施,逐步搬迁沿线50m的
重要敏感目标。
  (2)提高和改善路面平整度:由于路面的不平整是道路交通振动的主要激振因
素,因而结合道路养护,提高和改善路面的平整度是降低道路交通振动的重要措
施。
  (3)雨水渠:结合边坡雨水渠设置简易防振沟,并在日常道路养护过程中清理
沟中杂物。

  3.1.3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考虑到国家对机动车尾气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强,如对新车的废气排放系数控
制、I/M计划等,项目建成运行后对环境空气污染的程度将有所减轻,但仍应在项
目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对道路的养护,使道路保持平整,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驶,从
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2)合理设置收费,增大收费口的通行能力,以减少车辆的怠速状态。
  (3)加强道路两侧绿化,种植能吸收(或吸附)CO、HC、NOx、尘等的树种,种
植应注意采用乔灌结合,树种应选择常绿树种,以减小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的范围
和程度。

  3.1.4 生态环境影响缓解措施
  项目施工单位应制订项目沿线已有绿化移植和保护方案,从道路施工技术和
管理两个方面加强沿线绿化保护工作,尽量缓解施工作业对绿化的影响。
  在项目规划红线内的绿化,显然是无法保存的,要尽量移植,同时加强管理
和提高移植技术水平,保持较高的移植成活率。
  在项目施工方案中要制订必要的措施,避免对紧邻红线的绿化伤害,加强管
理和监督。
  安亭国际汽车城立交至江桥收费沿线属于农村生态系统,有一些适应农耕地
区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如啮齿目的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等,以及能广泛
栖身于农耕环境的食肉兽,如黄鼬等。高速公路的建设阻止了这些野生动物的行
动,甚至可能发生车辆与野生动物相撞的交通事故。因此,一方面要在道路两侧
建造适当的隔离设备,以阻止野生动物频繁来往穿越高速公路,另一方面要在适
当长度的路段上设置野生动物迁移的通道,建议项目单位对现有桥涵等设施进行
一定的改造以作为野生动物迁移的通道。

  3.1.5 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对项目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单位
有责任制定水土流失保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一一加以落实。
  根据项目特点和当地自然条件,可以采取的水土流失保护措施有:
  堆放弃土、弃石、弃渣的区域,应设置重力式拦渣坝、挡渣墙、拦渣体工
程。
  对堆弃土、石、渣等形成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植物护坡(草皮、造林护
坡)、工程护坡、综合护坡(采取格状框内植草皮护坡)。对边坡高于4m,边坡系数
大于1:1.5的应先进行削坡开级工程。
  建设工程开挖及弃土(渣),在工程设计上力求做到“挖填平衡”。对其竣工
后不能回填利用的,布设排土渣场,改造为林业用地,达到乔、灌、草合理配
置,尽快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对项目周边,结合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绿化美化,恢复和建设生态环境。

  3.1.6 规划控制建议
  同时根据拓宽工程各路段不同年份声级随距离的分布图,按4类标准昼间噪声
达标要求,建议有关部门规划道路两侧红线外50米内设置绿化带,并尽快加以落
实以缓解交通噪声、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对新规划,应根据声级随距离衰减的分布规律进行功能区划,建议道路沿线
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对未采取降噪措施的路段,工程沿线新建住宅等声敏感建
筑,2027年须退离红线外400米以外以使夜间达到4类标准,如果需要达到2类标
准,则需退离红线700米以外。在采取综合降噪措施之后,距离红线50米范围内适
用4类标准,距离红线50米至距离红线100米范围内适用3类功能区标准,距离红线
100米以外适用2类标准。
  对新规划中楼层较高的敏感建筑,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减弱,需结合建筑物的
隔声措施。

  4 结论要点
  4.1 环境质量影响
  4.1.1 声
  各路段声级差别不大,昼间声级在82dB左右,夜间为77dB左右;
  由于预测车流量较高,嘉金立交~辅助立交路段预测最高,比其它路段高1~
2dB;
  入城段预测声级比高速路段低1~2dB;
  高峰小时预测声级比昼间平均车流预测声级高1dB左右;
  夜间由于车流量大幅下降,预测声级比昼间低4~5dB;
  2007年红线50米处昼间声级除辅助立交~外环线路段为70dB可以达标,其余
各路段均超标,夜间在红线200米处为58~60dB,超标3~5dB,各路段可夜间达到
4类标准的距离约为红线300米;
  2015年辅助立交~外环线路段昼间声级达标距离为红线60米,其余路段约为
100米;夜间在红线200米超标3~6dB,辅助立交~外环线路段夜间达标距离为300
米,其余路段为400米左右;
  2027年辅助立交~外环线路段昼间声级达标距离为80米,其余路段约为120
米;夜间红线200米处超标5~7dB,辅助立交~外环线路段夜间达标距离为350
米,其余路段约为450米。
  比较2类标准,预测噪声级最高的嘉金立交~江桥路段昼间声级达标距离为
450米。夜间为声级达标距离为720米

  4.1.2 振动
  外环立交以东段全部达标,而外环立交以西段10m以内全线超标,红线处最大
超标9.8dB,出现在嘉金立交-辅快立交段;距红线10m处最大超标7.9dB,出现在
省界-汽车城立交和嘉金立交-辅快立交段。
  高速段道路红线30m以内昼间全线超标,夜间2015-2027年略有超标。
  高速段2027年道路红线外50m昼间仍有超标现象,夜间全部达标。
  入城段在不考虑地面交通的影响,全部达标。

  4.1.3 环境空气
  (1)各路段下风向浓度计算结果
  CO下风向浓度各规划年度都远低于环境标准限值。
  NOX,2007年,有风情况下主要超标范围在红线外30m以内,小风情况下超标
范围达到红线外100m至200m范围;
  2015年,有风情况下超标范围扩展到100m,B稳定度小风情况下扩展到200m,
E稳定度小风情况下超标范围又有扩大,嘉金立交-外环立交段红线外下风向200m
处超标幅度超过100%;
  2027年,有风情况下超标范围扩展到150m,小风情况超标很严重,E稳定度小
风情况下嘉金立交-外环立交段红线外下风向200m处超标幅度超过150%。
  外环立交附近路段超标最为严重。

  (2)敏感点环境影响分析
  2027年各敏感点除了安亭新城由于距离较远可以达标,其余敏感点不同程度
受到影响,超标范围内影响最大的是丰庄村十四街坊和江桥二村一街坊,共有10
多幢6层楼位于可能超标范围内,其余敏感点受影响的基本是农宅。

  4.1.4 生态环境
  由于本项目基本上是按现有道路建设,只是进行了一定的拓宽和改建,因此
项目所占地的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4.2 规划相容性分析
  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上海的城市发展轴线将由沪宁发展轴、沪杭发展轴、
滨江沿海轴和沪青发展轴四条轴线组成。其中,沪宁发展轴将以沪宁高速公路和
沪嘉高速公路为主要联系,以强化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大城市群的核心作用,实现
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发展目标。针对长三角地区的
发展战略和发展要求,上海亟需采取措施以提高和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而本项目
的建设就是上海为提高交通能力而提出的措施之一。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为了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而建
设的,它的建设是规划的具体落实,对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改善上海西部地区
的公路通行能力、行车条件将起到重要作用。

  4.3 公众参与
  (1)调查结论
  被访对象表示知晓本项目建设的为79%,大部分被调查者都知道本项目,这说
明建设项目在当地有一定的宣传和影响力度。
  83.2%公众认为本项工程的建设对本市交通、经济是十分有利的,说明建设本
项目是符合上海的经济济发展的需要。
  沪宁高速公路运行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时,认为噪声和空气污染是主要的环境
问题,并且认为噪声影响要大于空气影响。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动迁表示支持,有75%的公众表示愿意动迁,15%表示勉
强同意动迁,另有10%公众选择不表态。
  如工程需要居民动迁,在被问及希望得到的补偿方式时,选现金的为17%,选
择新房的为40%,还有43%认为现金与新房均可以的,因此动迁补偿的方法对建设
单位来说有较大的灵活性。
  对本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评价,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一般,
认为空气环境质量满意的为31%,噪声环境满意的为18%,总体感觉噪声环境质量
比空气要差,主要是道路的汽车噪声及车流量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项目建成运行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担心噪声是污染环境的主要问题,统
计显示从项目建设前的47%的人认为本地是空气环境污染,认为噪声污染的为
37%,项目运行后有51%的人认为是噪声污染,33%的人认为是空气污染。
  对工程建成后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被调查者有56%的人希望搬迁,18%要求
安装隔声窗,21%选择道路安装隔声屏障,所以公众对噪声问题还是比较担忧。
  尽管被调查的当地群众对项目的建设会产生噪声污染,但大家还是表现出了
较高的姿态,有89%的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7%的人持反对意见,持反对意
见群众全部集中在江桥镇,这和江桥镇为高速公路段人口最密集地区、道路沿线
有较多居民楼、高速公路声环境治理措施不到位有关,另有4%的被调查者对此持
无所谓的态度。
  (2)建议
  希望项目建设单位对本项目的意义和建设内容通过媒体作进一步的宣传,从
而提高项目在当地群众中的知晓率,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当地居民对噪声影响比较敏感,因此建设单位在公路两侧的居民敏感点,做
好道路交通的环保措施以减缓当地居民的环境影响。
  希望施工期尽可能做到减少对当地居民的进出带来的不便,为居住地群众的
实际困难多考虑。

  4.4 建议
  (1)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环保治理措施,将必要的环保治理费用纳入投资费用
内。
  (2)由于本工程采用拼接处理方式进行地基作业,因此在施工作业以及建成运
行后应加强地基变形动态观测,对路堤施工实行动态观测,包括稳定性观测和沉
降观测。
  (3)建设单位应建立环境影响的后评估制度,项目运行后每隔三年左右时间,
根据每年监测的数据,分析项目运行对环境带来影响的评估。

  4.5 总结论
  本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上海市、相关行业、国家所确立的发展方
向与目标相容,项目的建设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它的建设将大大有利于
长三角社会、经济、环境等一体化进程,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项目建成运行后
对沿线声、振动、环境空气、生态等环境要素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采取适当措
施后,其运行影响较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只要项目单位加强管理,切实做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积极与沿线居民沟通,本
项目是可行的。

  5 查阅和咨询方式及期限
  公众可向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索要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简写本电子
本,并可咨询相关信息。时间截止日为2006年8月21日。

[url]http://www.envir.gov.cn/info/2006/2006812208.htm[/url]

yeego 发表于 2006-8-14 20:39

顶~~~

虫虫 发表于 2006-8-15 08:06

呼~!改建工程,漫漫长路~!等啊等......真的等到花儿也谢了么?~

iceantbaby 发表于 2006-8-15 12:10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